google-site-verification: google1673b2117cb94912.html
top of page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 王志弘、李秉霖、 李家儀等)

文化治理與空間政治 ( 王志弘、李秉霖、 李家儀等)

HK$45.00價格

9篇台灣在地經驗,9種視野與觀點
文創發展狂潮下,最深刻的反省與批判

 

近十餘年來,有個遍及全球、日漸興盛的趨勢,嘗試以各種「文化」之名,開啟城市與區域「再發展」或「再生」的新契機。

 

但文化不僅是商機或美學行銷手法,還有著多種詮釋可能,牽涉了社會群體的記憶、認同、意義和生活方式,以及因此引發的爭議。即使官方、業界和大眾都寄望文化是門好生意,期許文化產業的榮景,文化卻不是那麼容易被馴服,溫馴地成為地域發展的穩定驅動力。

 

本書通過對於台灣各地實際案例的分析,檢視橫跨於文化領導權、文化經濟、文化抗爭之間的文化治理場域,並且格外關注文化治理策略如何成為地域發展的重要推力,從而開啟了多方勢力角逐的空間政治。

 

「這本師生協力集體生產的作品,以個案的實證分析為文化治理這個概念投注更多的學術能量,並讓我們看到台灣近年的都市文化政治中文化、空間、與權力的交錯關係。」

—— 古明君(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助理教授)

 

目錄

導言—文化治理、地域發展與空間政治
王志弘

第一篇 地域發展的文化想像
1.宜蘭礁溪溫泉產業的變遷與危機—地域發展的空間調節與文化治理
陳羿伶、王志弘
2.誰的龜山島與冬山河?地方意象與地方感的再現政治
李素月

第二篇 都市治理的文化政治
3.中產階級化的台北市立圖書館?文化素養與文化科技的權力地理學
蘇育賢
4.十三行遺址保存運動與博物館化—保存的政治與展示的經濟
李秉霖、王志弘
5.新竹市1990年代後期的空間再造—以文化、歷史之名
李家儀
6.台南市孔廟文化園區—都市再發展的築夢工程
趙珮伶 王志弘
7.都市結構轉化下的高雄火車站與願景館—情感政治、再現體制與生存實踐  
郭芷余 王志弘

第三篇 社會運動的文化策略
8.士林勞動文化公園與建國啤酒廠的保存爭議—勞動文化或產業文化?
程彩倫
9.台北市寶藏巖違建運動—都市治理與社會運動的文化策略
張立本

 

作者簡介

王志弘,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副教授。

李秉霖,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

李家儀,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

1. 預約親臨「蒲書館」〡At PPO Library

  • 新蒲崗雙喜街17號富德工業大廈19A室〡19A, Success Industrial Building, 17 Sheung Hei Street, San Po Kwong
  • 最佳時間為星期四至六 1-6pm〡Our best time is Thur to Sat, 1-6pm;或/OR

2. 預約親臨 「書送快樂」辦公室〡At our Sheung Wan office

  • 上環文咸東街111號 MW Tower 15樓〡15/F, MW Tower, 111 Bonham Strand, Sheung Wan
  • 最佳時間為星期一至五 11am-5pm〡Our best time is Mon to Fri 11am-5pm;或/OR

3. 經由順豐派送〡Through SF EXPRESS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