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士德博士:一位朋友敘述的德國作曲家阿德里安.雷維庫恩的生平(德文直譯+導讀譯注本)(托瑪斯.曼(Thomas Mann))
有人說世上只有一個人有能力獲得兩次諾貝爾文學獎,此人便是托瑪斯.曼。第一次憑《布頓柏魯克世家》,第二次則可憑其最後一部小說《浮士德博士》。托瑪斯.曼的文學魅力,影響不少後來者,當中包括三島由紀夫。
本書附送導讀譯注本,收錄蘇珊.桑塔格 (Susan Sontag) 回憶十四歲時與朋友拜訪托瑪斯.曼之散文〈朝聖〉,文長一萬五千字。
《浮士德博士》首次發表於1947年,是德國浮士德傳說的現代版,即出賣靈魂與魔鬼交易的故事。本書為托瑪斯.曼晚年最令人揪心和震撼的鴻篇巨著,作者本人視其為「一生的懺悔」、「最大膽和最陰森的作品」,並在生前最後一次訪問中,明確表示這本小說是他的最愛。
小說主角是作曲家阿德里安,其原型為德國哲學家尼采,少年時即鋒芒畢露,野心勃勃,他要追求「真正偉大的成功」,因此與魔鬼交易,將靈魂與愛人的能力交給魔鬼,換取24年音樂靈感與創造力。
就在他的藝術不斷提升時,周圍環境卻不斷出現道德墮落的情狀,他本人也開始違背不許愛人的禁令。他身邊開始不斷有人死亡,熟人自殺,他的同性戀男友被有夫之婦槍殺,阿德里安悲憤欲絕,猛然覺醒,他要對他的一生懺悔……
本書透過主角阿德里安,暗喻納粹德國崛起,同時描畫當時德國人民摒棄人性、擁抱野心與虛無主義。這也是托瑪斯.曼對藝術家應抱持的責任最深刻的沈思。
托瑪斯.曼 (Thomas Mann),192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1875年生於德國北部小鎮呂貝克,家境小康,十六歲那年父親去世,一家人靠變賣父親的公司生活,他對學校課業毫無興趣,提早輟學工作,工餘從事寫作。後來進入慕尼黑應用技術大學選修歷史、文學等課程。
1933年希特勒掌權,托瑪斯.曼流亡瑞士,1940年移居美國加州,發表了「我所在之處,就是德國文化」的名言。1952年,托瑪斯.曼一家人回到瑞士,1955年離世,享年80歲。
托瑪斯.曼26歲時出版第一部長篇小說《布頓柏魯克世家》,28年後,以此書獲諾貝爾文學獎。長篇重要著作包括《魔山》、《浮士德博士》,另有《魂斷威尼斯》、《馬里奧和魔術師》和《崔斯坦》等中篇小說。
取書方法〡How to pick up
1. 預約親臨「蒲書館」〡At PPO Library
- 新蒲崗雙喜街17號富德工業大廈19A室〡19A, Success Industrial Building, 17 Sheung Hei Street, San Po Kwong
- 最佳時間為星期三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Wednesday daytime;或/OR
2. 預約親臨 「書送快樂」辦公室〡At our Sheung Wan office
- 上環文咸東街111號 MW Tower 15樓〡15/F, MW Tower, 111 Bonham Street
- 最佳時間為星期五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Friday daytime;或/OR
3. 經由順豐派送〡Through SF EXP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