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錯了(劉以鬯)
「在《打錯了》的自序中,劉以鬯先生指出『時間是不會停止的,社會生活也會跟隨時間的推移而不斷變遷。』...
〈打錯了〉寫於1983年,劉以鬯據當日一樁車禍報道,因為一個打錯了的電話改變了男主角陳熙的命運,逃過死亡一劫。內容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豐富的人生哲理。他以大部分相同的情節、篇幅和文字的複沓方式,說明人生中的重複是「常態」的,但因為一個小插曲表現時空交錯與人生易位,帶出命運的偶然性,屬「變態」。劉以鬯稱這些重複文字的技巧是「時間的蒙太奇」,收錄於《打錯了》的七十篇微型小說,部分的手法也有類似電影鏡頭的剪接方式,或表現人物的思緒混亂,或表現人物遭遇的壓迫性,等等。〈打錯了〉被譯成英文、法文和日文,也獲選入二十幾種選集和報刊,備受文壇重視。其他的如〈天堂與地獄〉、〈動亂〉、〈吵架〉等,也是創新之中的代表作,以物件推動人物和情節,從物件中重構人物形象。」
— 張燕珠 : 劉以鬯小說的創新論,《香港文學月刊》
劉以鬯,(1918-2018),1941年自上海聖約翰大學畢業後,前往重慶主編《國民公報》與《掃蕩報》副刊,報紙與文學成為他一生的事業。1948年因國共內戰來到香港,先後任《香港時報》、《星島週報》等報刊雜誌編輯,同時也寫連載小說支撐生計。1985年創辦《香港文學》月刊並擔任總編輯至2000年,提攜許多新一代香港作家。代表作品包含長篇小說《酒徒》、《對倒》。創作於1960年代的《酒徒》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意識流作品之一,實驗性相當強烈;《對倒》則描寫愛情的傷感與轉瞬即逝。導演王家衛曾將兩部代表作分別拍成電影《2046》及《花樣年華》。
文學生涯從上海、香港、南洋再回到香港,劉以鬯可說是近代華人文壇歷程的見證者,2015年獲得香港藝術發展局頒贈「終身成就獎」殊榮。劉以鬯的小說永遠有令人出人意表的結局,當中作品《打錯了》更最能代表到他的創意與想法。亦多次公開表示從事小說創作的人,要是沒有創新精神與嘗試的勇氣,一定寫不出好作品。
電影人黃勁輝為留下這位香港文壇巨擘身影,以六年時間拍成紀錄片《劉以鬯:1918》,於2015年推出。
取書方法〡How to pick up
1. 預約親臨「蒲書館」〡At PPO Library
- 新蒲崗雙喜街17號富德工業大廈19A室〡19A, Success Industrial Building, 17 Sheung Hei Street, San Po Kwong
- 最佳時間為星期三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Wednesday daytime;或/OR
2. 預約親臨 「書送快樂」辦公室〡At our Sheung Wan office
- 上環文咸東街111號 MW Tower 15樓〡15/F, MW Tower, 111 Bonham Street
- 最佳時間為星期五日間〡Our best time is Friday daytime;或/OR
3. 經由順豐派送〡Through SF EXPRESS